样品
名称
|
检测参数
|
取样方法和批量
|
备注
|
需要工作日
|
钢筋保护层
|
钢筋位置
|
检测钢筋间距时被测钢筋根数不宜少于7根。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,应选取至少30%的钢筋且不少于6处:钢筋实际根数、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或无资料可参考时;采用具有铁磁性原材料配作的混凝土;混凝土含水率较高,或者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差别较大;饰面层电磁性能与混凝土有较大差异;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。
|
|
检测后3天
|
保护层厚度
|
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,应由监理(建设)、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;对梁类、板类构件,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%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 ,当有悬挑构件时,抽取的构件中是挑梁类、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%;对选定的梁类构件,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;对选定的板类构件,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,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一点。
|
混凝土构件
|
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
|
相邻两测区间不宜大于2m,测区离构件端部不宜大于0.5m,且不宜小于0.2m,每个测区面积不宜大于0.04m2。测区侧面应清洁、平整、干燥,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表面的疏松层杂物和不平整处。
|
|
检测后3天
|
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
|
钻芯部位应选在: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;在混凝土强度质量具有代表性的部位;避开主筋、预埋件和管线位置。
按单个构件检测时,每个构件的钻芯数量不应少于3个;对于较小构件,可取2个。
|
混凝土构件
|
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
|
按现场实际情况确定
|
|
视具体情况定
|
钢筋锈蚀
|
按现场实际情况确定
|
钢筋直径
|
按现场实际情况确定
|
裂缝(位置、宽度、深度、长度、形态、数量)
|
按现场实际情况确定
|
混凝土碳化深度
|
按现场实际情况确定
|
外观质量
|
按现场实际情况确定
|
砂浆砌体
|
回弹法检测砂浆强度
|
测区宜选在有代表性的承重墙,便于测量回弹值和碳化深度的面上。测试墙体上每15-20m2宜布置一个测区,测区大小一般为0.2-0.3m2,避免布置在砖的边缘和气孔或松动的砌筑砂浆上。
|
基础部分需挖去泥土并晾晒到干燥。
|
检测后3天
|
贯入法检测砂浆强度
|
以面积不大于25m2的砌体构件或构筑物为一构件,按批抽检时,应取龄期相近的同楼层、同品种、同强度等级砌筑砂浆组不大于250m3砌体为一批,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构件数的30%,且不应少于6个构件。基础砌体可按一个楼层计。
|
检测范围内的饰面层、粉刷层、勾缝砂浆、浮浆以及表面损伤层等应清除干净;应使待测灰缝砂浆暴露并经打磨平整后再进行检测。
|
检测后3天
|
筒压法检测砂浆强度
|
每一检测单元内,不宜少于6个测区,应将单个构件(单片墙体、柱)作为一个测区,当不足6个构件时,应全部检测。
|
检测烧结普通砖、烧结多孔砖和非烧结砖墙体中的砂浆强度。
|
检测后3天
|
原位轴压法检测砌体强度
|
测试部位宜选在墙体中部距楼、地面1m左右的高度处;槽间砌体每侧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1.5m。同一墙体上,测点不宜多于1个,且宜选在墙体长度的中间部位,多于1个时,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2.0m。测试部位不得选在挑梁下,应力集中部位以及墙梁的墙体计算高度范围内。
|
|
检测后10天
|
抹灰砂浆
|
拉伸粘结强度
|
抹灰层拉伸粘结强度检测时,相同砂浆品种、强度等级、施工工艺的内外墙、顶棚抹灰工程每5000m2应为一个检验批,每个检验批应取一组试件进行检测,不足5000m2的也应取一组。
|
检测范围内的饰面层、粉刷层、勾缝砂浆、浮浆以及表面损伤层等应清除干净;应使待测灰缝砂浆暴露并经打磨平整后再进行检测。
|
检测后3天
|
结构性能
|
承载力、挠度、抗裂度、裂缝宽度
|
按同一工艺、同类型不超过1000件且不超过3个月的产品为一批。
构件应在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进行结构性能检验。
|
需提供硬质地坪、磅秤及荷重块。
|
检测后3天
|
后置埋件
|
锚固承载力
|
随机抽取同规格、同型号基本相同部位的锚栓(螺栓、钢筋)组成一个检验批。抽取数量按每批锚栓总数的1‰计算,且不少于3根(化学植筋);化学锚栓不少于5根。
|
|
检测后3天
|
粘钢、碳纤维加固检测
|
拉伸强度、拉伸弹性模量、伸长率、正拉粘结强度、单位面积质量、外观、尺寸偏差、层间剪切强度、碳纤维织物的K数
|
同一生产批同一品种碳纤维布每3000m2为一个检验批,每批送检1.5 m2。同一生产批同一品种碳纤维板每5000m2为一个检验批,每批送检500×400mm。
|
提供配套粘结固化胶水1L,并提供固化天数。
|
配套粘结固化天数加5天、层间剪切强度12天
|